在这个极度强调“坚强”和“独立”的时代,许多男人从小开始就被教导要隐藏情绪、独自承担压力。我们当中的许多男人或许在一个父辈沉默、缺席或疏于表达爱的环境中长大,缺乏真正的情感引导与榜样。这种“孤独战士”式的成长,使我们逐渐习惯了将真实的自我深深地隐藏起来——即使我们的内心极度渴望被理解、被接纳,也依然选择以沉默应对一切。
然而,缺乏父辈的关心、支持与引导,所带来的远不止是情感上的孤独。它让我们在建立健康的自我认知、处理深层情感上感到困难,甚至影响我们与上帝、与他人的关系。我们误以为坚强就是没有软弱、成熟就是没有需求,结果却在属灵与心理的成长路上越走越难、越走越窄。
圣书却向我们展示了一条不同的道路:男人蒙召不是要活成一座孤岛,而是要在天父的爱中重新学习做儿子、在弟兄的陪伴中学会做伙伴。主耶稣基督亲自为我们示范了这样的生命——他常常退到旷野与父独处,也毫不避讳地向门徒流露他真实的情感,即便是孤独和软弱。
这是一条回归真实、走向自由的路,也是我们这一代男人迫切需要走上的路。
我们要成长的第一个功课,就是回到天父面前,学习做真实的儿子。祷告不只是提出请求,更是倾心吐意,是把心灵深处那些不曾对人言说的部分——困惑、羞愧、愤怒、渴望——都带到祂面前。
正如诗篇所说: “你们众民当时时倚靠他,在他面前倾心吐意;上帝是我们的避难所。”
已故牧者宋尚节曾直指核心: “祷告就是将心灵最深处的东西倒在上帝面前。”(《宋尚节讲道集》)
这才是男人真正的情感操练:不是在上帝面前扮演强者,而是承认我们需要一位父亲。当我们学会这样的祷告,就不再被“必须坚强”的文化谎言捆绑,而能在上帝爱的接纳中,重新找回真实的自己。
与此同时,男人也需要在理解与尊重中共同成长。信仰从来都不是独善其身。上帝把我们放在群体中,是为要我们彼此磨砺、共同成长。正如箴言所说:“铁磨铁,磨出刃来;朋友相感,也是如此。”
男人之间的交流,极其需要学习彼此理解、彼此尊重,互相支持鼓励,而不是批评论断。真正的弟兄关系,是能够为对方的成功喝彩、真心欣赏他人身上的优点,甚至愿意看到对方比自己更优秀。这种彼此成全的心态,需要建立在深厚的信任基础上。
属灵伟人倪柝声在《正常的基督徒生活》中写道: “上帝所要的不是个别的得胜者,乃是一个团体的见证。”
我们不需要继续活在“一个人扛”的幻觉中。上帝的心意是要我们彼此扶持、同行天路。当我们能够放下比较和竞争的心态,就能真正享受弟兄之间的情谊,在彼此理解和支持中共同成长。
很多男人不是不愿意敞开,而是从未学过如何敞开。我们可能:
· 害怕流露软弱 = 失去尊重
· 缺乏榜样 = 不知如何表达内心
但圣书中的属灵伟人——从大卫到保罗——却从未隐藏他们的脆弱。大卫在诗篇中呐喊:“耶和华啊,你忘记我要到几时呢?”;保罗也坦言自己“被压太重,力不能胜”。
华理克在《标杆人生》中说得很好: “人们尊敬你的长处,但却与你的软弱建立联系。”
真正连结人心的,从来都不是完美,而是真实。当我们学会在安全的环境中分享软弱,就能建立起深厚的信任关系。
因此,男人之间需要建立一种新的相处模式——不是竞争比较,而是彼此成全;不是隐藏弱点,而是互相扶持。这种信任氛围的建立需要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:
1. 学习倾听而不论断:当弟兄分享软弱时,给予理解而非建议;给予空间而非解决方案。
2. 欣赏他人的优点:真心为他人的恩赐和成就感到高兴,看见上帝在每个人身上的独特工作。
3. 保守对方的秘密:建立可信赖的关系,让彼此知道分享的内容会被尊重和保护。
4. 主动鼓励支持:在弟兄面临挑战时,成为第一个站出来支持他的人。
5. 共同追求成长:不是比较谁更属灵,而是一起追求更像基督。
亚洲牧者林慈信博士对此强调: “教会中的弟兄若能在基督里彼此担当,就能打破文化带来的孤立,成为福音最有力的见证。”(《福音神学与群体生活》)
而王永信牧师则始终强调: “基督徒的生命不是个人主义,而是群体的同行。”
这些提醒尤其适用于我们——在重视“面子和独立”的文化中,活出“彼此需要、彼此成全”的福音见证。
所以现今的男人是可以从小步开始,走向真实:
1. 每天留一段时间,练习向上帝“说真话”——不只是报告,而是交托。
2. 找一个你信任的弟兄,从一句“最近其实我有点累”开始。
3. 加入或组建一个愿意分享真实生命的小组,学习彼此理解尊重。
4. 学习用语言表达情绪,而不只是分析事情。
5. 刻意练习欣赏他人的优点,为他人的成就由衷高兴。
6. 在安全的关系中操练保守秘密,建立信任。
7. 记住:这一切不是为了暴露自己,而是为了让基督的爱,透过群体触摸你生命的每个部分。
结语
我们不必继续活在“坚强”的迷思之中。真正的力量,来自于敢于承认我需要天父、也需要弟兄。这是一个男人所能走出的最勇敢的一步——放下自卫的面具,回归真实的生命。
当男人之间能够建立彼此理解、互相尊重、支持鼓励、没有批评论断的关系氛围,当我们可以真心欣赏对方比自己更优秀时,我们就活出了真正的弟兄情谊,见证了福音的大能。
正如韩国牧者赵镛基所说: “基督徒的生活不是孤军奋战,而是与上帝同行,与弟兄姐妹同行。”(《祷告的第四维》)
愿我们不再独自挣扎于沉默与孤独之中,而是在天父的爱中学会做儿子,在弟兄的陪伴中学会做伙伴,在彼此成全中见证基督的身体的美好。
感谢您的阅读!我们非常重视每一位读者的声音。若您在阅读过程中有任何想法、疑问、建议或其他想与作者交流的内容,或愿意帮助指出文章的不足之处、提出改进建议,欢迎通过邮件(jidushibao@gmail.com)与我们分享。您的反馈不仅能帮助我们不断优化内容质量,也能让更多读者受益。我们会定期整理与回复大家的意见,优秀的建议还可能在后续更新中得到采纳。
反馈时,也请您具体指出是针对哪篇文章提出的意见与反馈。
期待与您保持互动,让内容在交流中不断完善。
基督时报特约/自由撰稿人文章,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,供读者参考,基督时报保持中立。欢迎个人浏览转载,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,不得转载!
凡本网来源标注是“基督时报”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。未经基督时报授权,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、公共网站、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。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、微博、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,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、作者与链接地址(URL)。其他公共微博、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,请通过电子邮件(jidushibao@gmail.com)、电话 (021-6224 3972) 或微博(http://weibo.com/cnchristiantimes),微信(ChTimes)联络我们,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。